点燃智慧之光,照亮“双减”之路 ——城东镇延寿小学举行数学作业设计专题研讨活动
为扎实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见效,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,促进作业设计的科学性、规范性和针对性,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,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,城东镇延寿小学于4月13日开展了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专题研讨活动,由于九军副校长主持,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。
首先,老师们聆听了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、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仲海峰所作的“‘双减’背景下对作业的积极思考与草根实践”专题讲座。讲座中,仲校长从“打通课堂内外,整体设计习题”“规范作业要求,充分暴露差错”“顺应儿童心理,力求补课补心”三个维度,深入阐明了严控课后作业时间、提高纠错的针对性、发挥作业诊断激励功能的策略路径。他以一个个生动的教学实例进一步明确优化作业设计的意义和方法,建议老师们在作业设计上立足教材、重组改编、适当重复,利用已有素材进行作业分类与分层练习,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。他还对平时让教师感到困顿的学生错误予以解读,指导如何即时诊断作业错误,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,从错误中读懂学生、肯定学生的思维亮点,从而达到“错若化开,成长自来”的育人目标。
随后,老师们就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进行了专题研讨活动。
王晶老师:数学作业通常有基础类、综合类、探究类和实践类四种类型,前三种是平时数学作业的主要类型,且不同类型有不同功能,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水平也从前往后逐步进阶。因此,为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,在作业设计时,老师需基于学情、根据内容合理妥善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。
杨婉晴老师:我们可以巧妙作业评价,让学生感受进步的喜悦。有趣、有效的作业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,看到希望,不断提升。对每日作业采用积分评价,对标准进行分层设计,不仅全对的学生能够获得积分,进步大的同学更能获得大分值的积分,积分可以获得免做作业的奖励,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朱辰宁老师:基础类作业设计主要依托教科书,我们应该立足教材,充分使用好教科书中的练习题、复习题等。关于基础类作业的设计,我平时还注重三点:一是把数学阅读作为日常的数学作业,二是对教科书中的每个练习题作分析,三是学生自主命题,相互交换完成。
接着,老师们又观看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校长刘善娜关于《“双减”背景下指向思维发展的作业设计》的讲座。刘校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,从关注弹性作业、关注基础性作业、关注探究性作业等方面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,展现了老师的智慧,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动力,促进学生思维发展,减量增效,给老师们很大的启发,为双减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。
活动最后,于九军副校长对本次数学组半日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,并对今后实施“双减”背景下的课堂教学、作业管理、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。
“教者若有心,学者必得益。”我们将沿着“双减”新课改之路,加强研讨、努力实践,以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探索“双减”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新模式,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,多一点时间去思考,多一点机会去体验,多一点自由去呼吸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用户登录